logo好方法网

电动工具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能够有效地防止异物从排气口侵入。冲击螺丝刀(1)包含:马达(10),其具有定子(23)、能够相对于定子(23)进行旋转的转子、以及能够与转子一体旋转的离心风扇(44);以及树脂制的马达壳体(5)及后壳(7),它们收容马达(10),在离心风扇(44)的外周侧具  全部
背景技术:
例如在冲击螺丝刀中,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后部具有马达,在前部具有 包含利用马达的驱动进行旋转打击的砧在内的输出部,在马达的旋转轴上设置有马达冷却 用的风扇。在收容马达及输出部的壳体的后部,形成有使利用风扇形成的马达的冷却风进 行流通的风窗。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93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这样的风窗,需要实施防止粉尘、水等异物侵入的对策,防止内部机构的损 伤、短路等的发生。特别是排出口,由于风扇位于内侧,因此依照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标准所规定的设备的保护构造、即IP记号,优选采用φ 1.0mm的针无法侵入的IP4X以上的保护构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防止异物从排气口侵入的电动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含:马达,其具有定子、能够 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的转子、以及能够与转子一体旋转的风扇;以及树脂制的第1壳体及第 2壳体,它们收容马达,在风扇的外周侧具有在其径向上相互重合的部分,在第1壳体及第2 壳体的相互重合部分,以彼此错位的状态分别形成有从风扇输送来的空气的排气口,在第1 壳体侧的第1排气口和第2壳体侧的第2排气口之间,形成有与第1、第2排气口相比开口面积 狭窄的通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含:马达,其具有定子、能够 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的转子、以及能够与转子一体旋转的风扇;树脂制的马达壳体,其覆盖 马达的至少一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把手壳体,其从马达壳体向下方一体地延伸;以及后 壳,其将马达壳体的后部封闭,马达壳体和后壳在风扇的外周侧具有在其径向上相互重合 的部分,在各重合部分处,以彼此错位的状态分别形成有从风扇输送来的空气的排气口,在 马达壳体侧的第1排气口和后壳侧的第2排气口之间,形成有与第1、第2排气口相比开口面 积狭窄的通路。 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重合部分彼此在风扇 的径向上相互不接触,通路形成于各重合部分之间。 在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至3的任一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各第1、 第2排气口是沿风扇的周向延伸的狭缝状,形成为在重合部分彼此在转子的轴向上错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含:马达,其具有定子、能够 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的转子、以及能够与转子一体旋转的风扇;以及树脂制的第1壳体及第 3 CN 111590506 A 说 明 书 2/7 页 2壳体,它们收容马达,在风扇的外周侧具有在其径向上相互重合的部分,在第1壳体及第2 壳体的相互重合部分,以彼此局部重叠且错位的状态分别形成有从风扇输送来的空气的排 气口,在第1壳体侧的第1排气口和第2壳体侧的第2排气口之间,形成有比第1、第2排气口小 的开口投影面积的通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含:马达,其具有定子、能够 相对于定子进行旋转的转子、以及能够与转子一体旋转的风扇;以及树脂制的第1壳体及第 2壳体,它们收容马达,在风扇的外周侧具有在其径向上相互重合的部分,在第1壳体及第2 壳体的相互重合部分,以彼此错位的状态分别形成有从风扇输送来的空气的排气口。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止异物从排气口侵入。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击螺丝刀的侧视图。 图2是冲击螺丝刀的后视图。 图3是冲击螺丝刀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4是图2的A-A线放大剖视图。 图5是从后方观察使后壳分离后的主体部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6是后壳的说明图,(A)是后视图、(B)是侧视图、(C)是主视图、(D)从前方观察而 得到的立体图、(E)是B-B线剖视图。 图7是图4中的排气口部分的放大图。 图8(A)~(C)是表示通过内侧排气口和外侧排气口的重叠而形成通路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冲击螺丝刀,2…主体部,3…把手部,4…主体壳体,5…马达壳体,6…把手壳 体,7…后壳,8…锤体箱,10…马达,11…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2…主轴,13…打击机构,14… 砧,23…定子,24…转子,32…旋转轴,42…内侧重合部,44…离心风扇,46…外侧重合部, 47…内侧排气区域,48…内侧排气口,49…外侧排气区域,50…外侧排气口,51…通路,52… 进气口,75…锤体,76…螺旋弹簧。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