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电容式触摸屏,包括感应模组与显示模组;所述感应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上方,包括驱动通道层与接收通道层;所述驱动通道层包括若干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电磁驱动通道与电容驱动通道;所述电磁驱动通道与电容驱动通道沿第一方向 全部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广泛应用到各领域的交互设备,其所应用的触控技术类型众多, 每种触控技术也都各有利弊,近年来有人开始提出混合式触控技术的概念,即在一块触摸 屏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触控技术,以达到不同触控技术间优劣互补的目的。已研发出 基于电磁触控和电容触控的电磁电容一体式触摸屏,具有较优的触控性能,适应市场需求。 但现有的电磁电容触摸屏结构上依然是分隔开的,这种触摸屏整机较厚,生产工序繁琐,成 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电容触摸屏,以 解决触摸屏整机较厚、工序繁琐、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电容式触摸屏,包括 感应模组与显示模组,所述感应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上方; 其中,所述感应模组包括驱动通道层与接收通道层; 所述驱动通道层包括若干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电磁驱动通道与电容驱动通道; 所述电磁驱动通道与电容驱动通道沿第一方向设置; 所述接收通道层包括若干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电磁接收通道与电容接收通道; 所述电磁接收通道与电容接收通道沿第二方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感应模组还包括两基板; 两所述基板用于分别设置所述驱动通道层与所述接收通道层; 两所述基板之间利用光学胶贴合。 可选的,所述感应模组还包括基板; 所述驱动通道层与所述接收通道层分设在所述基板两侧。 可选的,所述感应模组还包括基板; 所述驱动通道层与所述接收通道层设置在所述基板同侧,通过绝缘层间隔。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感应模组上方的盖板; 所述盖板与所述感应模组之间、所述感应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均利用光学胶 贴合。 可选的,所述感应模组中各通道均外接信号线与柔性电路板绑定封装,并通过所 述柔性电路板与内部集成控制总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各通道通过采用各向异性导电胶贴附的方式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绑定 封装。 3 CN 111596811 A 说 明 书 2/6 页 可选的,所述电磁驱动通道与所述电磁接收通道相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连 接接地端子。 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内部集成控制总线连接侧分为电磁连接部分与电 容连接部分; 所述电磁连接部分与所述电容连接部分分别对应连接所述内部集成控制总线中 的电磁控制总线与电容控制总线。 可选的,所述电磁控制总线与所述电容控制总线分别设置在不同印刷线路板上, 所述不同印刷线路板相互垂直放置。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电容式触摸屏,将 现有的分离设置的电磁感应膜部分与电容感应膜部分兼容设置在同一层中,能够使整机厚 度减薄;在触摸屏产品设计时对这二者一并进行设计,在产品生产时无需增加额外的生产 工序,与现有的电磁电容一体式触摸屏相比,减少生产工序,有效减少人工及材料成本,同 时在整机维护与升级方面也能够大量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公开的电磁电容式触摸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公开的电磁电容式触摸屏驱动通道层中电磁 驱动通道与电容驱动通道排布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公开的电磁电容式触摸屏接收通道层中电磁 接收通道与电容接收通道排布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公开的电磁电容式触摸屏驱动通道层与接收 通道层中通道排布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公开的电磁电容式触摸屏中驱动通道层与接 收通道层分设在两基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公开的电磁电容式触摸屏中驱动通道层与接 收通道层分设在基板两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公开的电磁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盖板的整体结 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