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堵管的膀胱灌注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灌注器主体,所述灌注器主体包括主通路、增压冲管通路和副引流通路,所述主通路前端为主灌注口,主通路尾端设有接口一以及控制主通路通断的控制阀一;所述增压冲管通路前端为冲管口,所述冲管口朝主 全部
背景技术:
泌尿系统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临床表现,大多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等相关外科手术并发症所导致的,此类病人,部分常常由于病情的需要,需要安置 膀胱灌注装置,一方面保证整个治疗过程行之有效的进行,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血凝块 堵塞膀胱内口、尿道等人体生理位置所导致尿潴留情况的发生。 以出血性膀胱炎为例,出血性膀胱炎是肿瘤患者在接受抗癌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 并发症。其中即时清除血块是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首要任务,若血块松软,可在病床旁进 行,插入导尿管,用蒸馏水或盐水冲洗抽吸,若血块坚韧,大而多,则需放置电切镜清除血 块,电凝止血,膀胱内灌注药物止血。 但是在传统使用的导尿管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由于导尿管的管腔口径较小,出 现堵管的几率大大增加,出现堵管时,需要医务人员频繁利用空针对管道进行再次疏通,不 但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医疗工作效率,也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在重复多次 进行通管的过程中,由于多次操作、操作手法不当、消毒不到位等情况会增加导致泌尿系统 继续性感染风险的增加,如果堵管没有能即时得到处理,有可能还会造成更严重的泌尿系 统上行感染,更有甚者会发生膀胱破裂、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设计一种更为 符合病情与疾病治疗需要的膀胱罐注器是极为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膀胱灌注器在使用过程中易堵塞的问题,提出了一 种不易堵管的膀胱灌注器,该灌注器可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堵管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不易堵管的膀胱灌注器,包括灌注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器主体包括主通 路、增压冲管通路和副引流通路,所述主通路前端为主灌注口,主通路尾端设有接口一以及 控制主通路通断的控制阀一;所述增压冲管通路前端为冲管口,所述冲管口朝主灌注口一 侧弯曲且口径逐渐缩小;所述副引流通路前端靠近主灌注口,副引流通路尾端设有接口二 和控制该条通路通断的控制阀二。 进一步地,所述主通路侧壁上靠近所述主灌注口处均匀设置有若干侧孔。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器主体的前端设有一固定水囊包裹在主体外,灌注器主体内 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固定水囊连通并向该固定水囊内注水填充的固定水囊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冲管通路尾端设有接口三和控制该条通路通断的控制阀三, 增压冲管通路尾端与冲管注射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器主体为无色透明材质,灌注器主体外壁设有显示灌注器插 入深度的刻度线。 3 CN 111569181 A 说 明 书 2/4 页 进一步地,所述主通路的内径大于增压冲管通路和副引流通路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一处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 本发明所述的灌注器使用时,主通路用于实现膀胱灌注或是对冲洗液、尿液、以及 小的血凝块进行引流;增压冲管通路与冲管注射器连接,用于对堵塞在主灌注口处的血凝 块进行冲洗,减少堵管几率;固定水囊管路用于向固定水囊注水填充,使其起到防滑脱作 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所述增压冲管通路可以连接冲管注射器,对堵住主灌注口的血凝块进行 冲击击碎,冲管口朝主灌注口一侧弯曲且口径逐渐缩小,冲管口的缩径设计可增加局部水 压,增加冲击力度,快速将血凝块冲击成小血凝块,减少堵塞几率;灌注器主体上还设有副 引流通路,当主灌注口完全被堵死的情况下,副引流通路可作应急引流口或紧急灌注药物 的使用,起到应急和预防作用; 2、本发明中,所述主灌注口也可以作为主引流口,作为主灌注口时接口一与注射剂相 连,作为主引流口时连接口一与引流袋相连; 3、本发明中,所述主通路侧壁上靠近所述主灌注口处设有若干侧孔,多个侧孔的设计 可以有效增加引流入口、防止单一口径被血凝块堵住后无法引流的情况发生; 4、本发明中,所述灌注器设置了一个固定水囊,当其在使用时需注水填充,固定水囊注 水膨胀后可自动在尿管内起到一定的防滑脱作用; 5、本发明中,所述接口一处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可以提高与注射剂连接时的紧密性, 防止注射器滑脱; 6、本发明中,所述灌注器主体为无色透明材质,灌注器主体外壁设有显示灌注器插入 深度的刻度线;当有管路部分脱出后,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外部的刻度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管 路滑出并做出及时的相应处理,还可以准确观察管路内部的情况,即时发现、排除堵管原 因,根据准确的堵管原因进行准确、对应的处理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灌注器主体,2、主通路,3、增压冲管通路,4、固定水囊管路,5、固定水囊,6、冲管口, 7、主灌注口,8、接口一,9、接口二,10、接口三,11、控制阀一,12、控制阀二,13、控制阀三, 14、刻度线,15、副引流通路,16、侧孔,17、分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