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用于气管插管的吸引式防护罩,包括防护顶壳、吸引仓体和闭合顶板,所述防护顶壳的内部贯穿有操控孔,且防护顶壳的下端面设置有防护底板,所述防护顶壳的前端面设置有设备仓,且设备仓的内部安装有电源,所述电源的右侧设置有充电插头,所述吸引仓体 全部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 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 的重要措施。 目前,气管插管过程中危险性较差,患者在做插管的过程中易发生呛咳导致病菌 散播至空气中,而且操作过程中过于暴露,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无法实时操作,为此,我们 提出一种作用于气管插管的吸引式防护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用于气管插管的吸引式防护罩,解决了传统的气管 插管过程中危险性较差,患者在做插管的过程中易发生呛咳导致病菌散播至空气中,而且 操作过程中过于暴露,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无法实时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作用于气管插管的吸引式防护 罩,包括防护顶壳、吸引仓体和闭合顶板,所述防护顶壳的内部贯穿有操控孔,且防护顶壳 的下端面设置有防护底板,所述防护顶壳的前端面设置有设备仓,且设备仓的内部安装有 电源,所述电源的右侧设置有充电插头,所述吸引仓体安装于充电插头的右侧,且吸引仓体 的右侧设置有负压泵,所述闭合顶板安装于防护顶壳的上方,且闭合顶板的侧表面固定有 拉环。 优选的,所述操控孔的内部连接有密封网罩,且防护底板的下端面贴合有贴合条。 优选的,所述操控孔的外形结构为椭圆形,且操控孔设置有3组,所述3组操控孔重 叠间距分布,且密封网罩与操控孔的内壁粘合连接,所述贴合条采用纯棉材质。 优选的,所述电源的上方设置有氧气连接口,且氧气连接口的上方设置有观察板, 所述氧气连接口的内部连接有供氧管。 优选的,所述观察板采用透明材质,且观察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25°,所 述观察板与设备仓呈L型分布。 优选的,所述吸引仓体的内部贯穿有吸引通道,且负压泵的下方连接有负压接管, 所述负压接管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横板,且安装横板的下方连接有杂物瓶。 优选的,所述杂物瓶与安装横板之间通过螺纹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负压泵通过负 压接管与防护顶壳的内部之间构成连通结构,所述吸引通道呈条形纵向分布。 优选的,所述防护顶壳的外表面固定有束缚绑带,且闭合顶板的内侧设置有操作 顶孔。 优选的,所述闭合顶板关于操作顶孔的中心点左右对称分布,且闭合顶板与防护 顶壳的上端面活动连接,所述闭合顶板与操作顶孔之间构成闭合结构。 3 CN 111588957 A 说 明 书 2/4 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发明通过梯形结构设计的防护顶壳可以将患者的口腔上方进行密封闭合后 再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可以适用在一些卫生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保持在 手术的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保障; 2.本发明将操控孔设置有三层,这样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灰尘等难以从操作 的位置进入防护顶壳的内部,而且不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手术操作,采用纯棉材质的贴合 条使得防护顶壳的底部与患者的棉布贴合更加舒适紧密; 3.本发明可以利用氧气连接口向内部输入氧气,提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供氧, 而且顶部采用的一定倾斜角度的观察板,采用透明的材质便于医护人员在插管个的过程中 观察; 4.本发明利用负压泵可以使得吸引通道的端口处产生一定的负压效果,进而可以 使得患者咳出的唾液沫可以通过吸引通道流入至杂物瓶的内部进行收集,避免病菌的扩 散,同时易于拆卸和清洁; 5.本发明通过两组闭合顶板的开合实现操作顶孔闭合,进而可以在插管前打开合 适的开孔大小,并在插管完成利用两组闭合顶板闭合上方的操作顶孔,进一步提高密封效 果,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操控孔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吸引仓体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杂物瓶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顶壳;2、操控孔;3、密封网罩;4、防护底板;5、设备仓;6、电源;7、充电 插头;8、氧气连接口;9、供氧管;10、吸引仓体;11、吸引通道;12、负压泵;13、负压接管;14、 安装横板;15、杂物瓶;16、观察板;17、操作顶孔;18、闭合顶板;19、拉环;20、束缚绑带;21、 贴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