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技术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包括:生成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个频域向量与K个空频合并系数,P个频域向量属于N个频域向量集,K个空频合并系数属于N个空频合并系数集,N个频域向量集与N个空域向量集一一对应,该N个空频合并系数集与该N个空域  全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针对空频压缩码本的非均匀量化方法,该方案对于不同传输层,采 用不同数量的空域向量、不同数量的频域向量,和/或,对于不同传输层采用不同数量的合 并系数进行上报。 然而,该方案对于较弱的传输层(传输层索引越大,对应的信道特征值越小),配置 数量更少的空域向量和/或频域向量,这会使得较弱的传输层(例如,传输层#3、传输层#4) PMI的精度较差,导致传输层#3、传输层#4的性能较差。 为了保持上报开销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传输层#3与传输层#4的性能,一种实现是将 传输层#1与传输层#2的开销降低,而降低传输层#1、传输层#2的开销的一种实现方式是调 整空域向量和/或频域向量的个数,这会导致传输层#1、传输层#2的性能损失较大,最终影 响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以期在保证最小化 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 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个频域向量 与K个空频合并系数,该P个频域向量属于N个频域向量集,该K个空频合并系数属于N个空频 合并系数集,该N个频域向量集与N个空域向量集一一对应,该N个空频合并系数集与该N个 空域向量集一一对应,该N个空域向量集中至少包括第一空域向量集和第二空域向量集,且 该N个空域向量集中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集与至少两个传输层对应,N、P、K大于或等于2,该 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与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 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承载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 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可以包括该空域向量集对应的频域向 量的索引号,该空域向量集对应的幅度为非零/零的空频合并系数的数目和位置指示以该 空域向量集对应的空频向量系数的量化信息。其中,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信息可以包括空 频合并系数的幅度量化值和相位量化值,此外也可以包括每个空域向量对应的宽带幅度量 化值和每个空频合并系数对应的差分幅度量化值以及每个空频合并系数的相位量化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传输层索引越大,该传输层对应的信道矩阵特征值或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则越小,例如, 18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2/70 页 传输层#2对应的信道矩阵特征值或SINR小于传输层#1对应的信道矩阵特征值或SINR。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针对频域压缩码本,按照空域向量的强弱对系统性能 的影响程度,将不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进行分组,为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的空域向量 (例如,第一空域向量集)分配更多的比特数进行上报,为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的空域向量 (第二空域向量集)分配较少的量化比特进行上报,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 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的空域向量可以是较强的空域向量,对 系统性能影响较小的空域向量可以是较弱的空域向量,其中,上述同一个传输层对应的较 强的空域向量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度平方之和大于或等于该传输层对应的较弱的空 域向量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度平方之和,或,上述较强的空域向量对应的空频合并系 数的幅度值中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上述较弱的空域向量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度值中 的最大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N个频域向量集包括第一频域向量集与第二频域向 量集,该P个频域向量包括该第一频域向量集中的P1个频域向量和该第二频域向量集中的 P2个频域向量,该第一频域向量集与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该第二频域向量集与该第二 空域向量集对应,P1大于P2,且P2大于或等于1。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为第一空域向量集确定的频域向量的个数大于为第 二空域向量集确定的频域向量的个数,从而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 应的信息(例如,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频域向量的索引号)的比特数大于承载该第二空域 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例如,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频域向量的索引号)的比特数,从而在保 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N个空频合并系数集包括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与第 二空频合并系数集,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与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该第二空频合并系 数集与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比特 数大于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为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频合并系数的量 化比特数大于为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比特数,从而使得第一 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例如,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空频合并系 数的量化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承载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例如,第二空域向量集对 应的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 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 比特包括幅度量化比特与相位量化比特中的至少一种;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 频合并系数的量化比特包括幅度量化比特与相位量化比特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幅度量化比特可以包括宽带幅度量化比特与差分幅度量化 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Q个空域向量,Q大于或等 于2,该Q个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Q1个空域向量和该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Q2 个空域向量,其中,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每个空域向量与S个频域向量对应,P1与S相等或 19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3/70 页 P1等于S与Q1的乘积,S大于或等于1,该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每个空域向量与R个频域向量对 应,P2与R相等或P2等于R与Q2的乘积,R大于或等于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 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的个数Q1、该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 空域向量的个数Q2、该第一频域向量集中的频域向量的个数P1、该第二频域向量集中的频域 向量的个数P2、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与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 中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空域向量集中包含的频域合并系数的数目可以是频域单元的 p倍,p<1且p的取值可以为3/4、1/2、1/4或1/8。此外,空频合并系数的数目可以是空频向量 对的β倍,β<1且取值可以为3/4、1/2、1/4或1/8。因此,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指示上述比例因 子p和β。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大于 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为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确定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 多于为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确定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从而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 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例如,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信息)的比 特数大于承载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例如,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 的量化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 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Q1个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部分向量与第二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Q2个空域向量包括 该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与该第二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2时,通过将传输层#1(例如,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2(例如,第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 弱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 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 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 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承载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 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该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该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对应的全部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还 包括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 的比特数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的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3时,通过将传输层#1(例如,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2(例如,第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 弱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 20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4/70 页 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 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3对应的全部空域向量确定为第三空域 向量集,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 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 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该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该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对应的全部向量与第四传输层对应的 全部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 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的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4时,通过将传输层#1(例如,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2(例如,第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 弱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 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 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3对应的全部空域向量与传输层#4对应 的全部空域向量确定为第三空域向量集,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 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 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 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4,该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集 与第四空域向量集,该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 第四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 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与该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 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承载该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 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4,该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集 与第四空域向量集,该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与第 四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四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 向量与该第四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与该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 的比特数大于承载该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 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大于承载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的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4时,将传输层#1对应的空域向量按照空域 向量的强弱划分为两部分,将传输层#2对应的空域向量按照空域向量的强弱划分为两部 21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5/70 页 分,将传输层#3对应的空域向量按照空域向量的强弱划分为两部分,将传输层#4对应的空 域向量按照空域向量的强弱划分为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 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弱的一组 空域向量、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3对应 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4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确定为第三空域向量集,将 传输层#3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4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四 空域向量集,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承载 该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 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承载第四空域向量集对 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 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N个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的数量之和等于全部 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数量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该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与第二传输层对应的 部分向量,该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二传 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与第四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三 空域向量集中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与该第四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 量,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三 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的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4时,通过将传输层#1(例如,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2(例如,第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 弱两部分,将传输层#3(例如,第三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4 (例如,第四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 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 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传输层#3对应的较弱的一组 空域向量与传输层#4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3对应 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将传输层#4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确定为第三空域向量集, 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 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 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该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与第二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 二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二传输层对应的部分 向量与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三传输层对 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 22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6/70 页 承载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的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3时,通过将传输层#1(例如,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2(例如,第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 弱两部分,将传输层#3(例如,第三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 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 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 层#3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3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 域向量确定为第三空域向量集,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 比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 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 并系数的幅度平方之和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 幅度平方之和,或,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对应的幅 度值中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度值 中的最大值,或,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对应的宽带 幅度值中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宽带 幅度值中的最大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N个空频合并系数集还包括第三空频合并系数集与 第四空频合并系数集,该第三空频合并系数集与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该第四空频合并 系数集与该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该第三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并 系数的幅度平方之和大于或等于该第四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 度平方之和,或,该第三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对应的幅度 值中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该第四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度值中 的最大值,或,该第三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对应的宽带幅 度值中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该第四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宽带幅 度值中的最大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的 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第二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二空 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所述第二 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 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空域 向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 于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23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7/70 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第四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 向量、所述第四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 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小于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4,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与第四空域向量集,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 对应的空域向量与第四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四空域向量集中的 空域向量包括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第四传输层的第二极化 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与所述第 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大于承载所述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 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 第二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所述 第一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第二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与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所 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空域向 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 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所述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二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第三 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二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与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空 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小于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4,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与第四空域向量集,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 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 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二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 的空域向量与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四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 向量包括第二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 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与所述第四空域向 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 承载所述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24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8/70 页 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大 于所述第一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所述第二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 应的参考幅度值大于所述第二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大 于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大 于所述第四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频域 向量是从所述第一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中确定的,所述第二频 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二传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是从所述第一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二传 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中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频域向量集与第四频 域向量集,所述第三频域向量集与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所述第四频域向量集与所述 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所述第四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是从所述 第三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中确定的,所述第四频域向量集中与 所述第四传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是从所述第三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四传输层对应的频 域向量中确定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 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个频域向量 与K个空频合并系数,该P个频域向量属于N个频域向量集,该K个空频合并系数属于N个空频 合并系数集,该N个频域向量集与N个空域向量集一一对应,该N个空频合并系数集与该N个 空域向量集一一对应,该N个空域向量集中至少包括第一空域向量集和第二空域向量集,且 该N个空域向量集中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集与至少两个传输层对应,N、P、K大于或等于2,该 第一指示信息中包括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与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 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承载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 应的信息的比特数;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预编码向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传输层索引越大,该传输层对应的信道矩阵特征值或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则越小,例如, 传输层#2对应的信道矩阵特征值或SINR小于传输层#1对应的信道矩阵特征值或SINR。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针对频域压缩码本,按照空域向量的强弱对系统性能 的影响程度,将不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进行分组,为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的空域向量 (例如,第一空域向量集)分配更多的比特数进行上报,为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的空域向量 (第二空域向量集)分配较少的量化比特进行上报,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 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的空域向量可以是较强的空域向量,对 系统性能影响较小的空域向量可以是较弱的空域向量,其中,上述较强的空域向量对应的 空频合并系数的幅度平方之和大于或等于上述较弱的空域向量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 25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9/70 页 度平方之和,或,上述较强的空域向量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度值中的最小值大于或等 于上述较弱的空域向量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度值中的最大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N个频域向量集包括第一频域向量集与第二频域向 量集,该P个频域向量包括该第一频域向量集中的P1个频域向量和该第二频域向量集中的P2 个频域向量,该第一频域向量集与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该第二频域向量集与该第二空 域向量集对应,P1大于P2,且P2大于或等于1。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为第一空域向量集确定的频域向量的个数大于为第 二空域向量集确定的频域向量的个数,从而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 应的信息(例如,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频域向量的索引号)的比特数大于承载该第二空域 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例如,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频域向量的索引号)的比特数,从而在保 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N个空频合并系数集包括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与第 二空频合并系数集,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与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该第二空频合并系 数集与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比特 数大于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为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频合并系数的量 化比特数大于为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比特数,从而使得第一 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例如,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空频合并系 数的量化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承载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例如,第二空域向量集对 应的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 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 比特包括幅度量化比特与相位量化比特中的至少一种;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每个空 频合并系数的量化比特包括幅度量化比特与相位量化比特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Q个空域向量,Q大于或等 于2,该Q个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Q1个空域向量和该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Q2 个空域向量,其中,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每个空域向量与S个频域向量对应,P1与S相等或 P1等于S与Q1的乘积,S大于或等于1,该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每个空域向量与R个频域向量对 应,P2与R相等或P2等于R与Q2的乘积,R大于或等于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 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的个数Q1、该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 空域向量的个数Q2、该第一频域向量集中的频域向量的个数P1、该第二频域向量集中的频域 向量的个数P2、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与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 中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大于 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为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确定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 多于为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确定的空频合并系数的个数,从而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 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例如,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的量化信息)的比 26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10/70 页 特数大于承载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例如,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 的量化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 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L1个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部分向量与第二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L2个空域向量包括 该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与该第二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2时,通过将传输层#1(例如,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2(例如,第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 弱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 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 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 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承载该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 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该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该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对应的全部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还 包括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 的比特数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的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3时,通过将传输层#1(例如,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2(例如,第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 弱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 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 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3对应的全部空域向量确定为第三空域 向量集,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 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 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该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该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对应的全部向量与第四传输层对应的 全部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 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的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4时,通过将传输层#1(例如,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2(例如,第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 弱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 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 27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11/70 页 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3对应的全部空域向量与传输层#4对应 的全部空域向量确定为第三空域向量集,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 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 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 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4,该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集 与第四空域向量集,该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与第 四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四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 向量与该第四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与该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 的比特数大于承载该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 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大于承载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的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4时,将传输层#1对应的空域向量按照空域 向量的强弱划分为两部分,将传输层#2对应的空域向量按照空域向量的强弱划分为两部 分,将传输层#3对应的空域向量按照空域向量的强弱划分为两部分,将传输层#4对应的空 域向量按照空域向量的强弱划分为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 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弱的一组 空域向量、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3对应 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4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确定为第三空域向量集,将 传输层#3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4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四 空域向量集,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承载 该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 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承载第四空域向量集对 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 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N个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的数量之和等于全部 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数量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该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与第二传输层对应的 部分向量,该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二传 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与第四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三 空域向量集中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与该第四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 量,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该第三 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28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12/70 页 息的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4时,通过将传输层#1(例如,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2(例如,第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 弱两部分,将传输层#3(例如,第三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4 (例如,第四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 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 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传输层#3对应的较弱的一组 空域向量与传输层#4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3对应 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将传输层#4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确定为第三空域向量集, 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 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 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该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该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与第二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 二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二传输层对应的部分 向量与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该第三传输层对 应的部分向量,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中 承载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承载该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的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层的个数为3时,通过将传输层#1(例如,第一传输层) 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将传输层#2(例如,第二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 弱两部分,将传输层#3(例如,第三传输层)对应的空域向量分为强弱两部分,并将传输层#1 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层#2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一空域向量 集,将传输层#1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传输层#2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与传输 层#3对应的较弱的一组空域向量合并为第二空域向量集,将传输层#3对应的较强的一组空 域向量确定为第三空域向量集,并使得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 比特数小于承载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大于承载第二空域向量集对应的 信息的比特数,从而在保证最小化系统性能损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报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 并系数的幅度平方之和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 幅度平方之和,或,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对应的幅 度值中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度值 中的最大值,或,该第一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对应的宽带 幅度值中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宽带 幅度值中的最大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N个空频合并系数集还包括第三空频合并系数集与 29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13/70 页 第四空频合并系数集,该第三空频合并系数集与该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该第四空频合并 系数集与该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该第三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并 系数的幅度平方之和大于或等于该第四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 度平方之和,或,该第三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对应的幅度 值中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该第四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幅度值中 的最大值,或,该第三空频合并系数集中每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合并系数对应的宽带幅 度值中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该第四空频合并系数集中该传输层的空频合并系数的宽带幅 度值中的最大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的 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第二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二空 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所述第二 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 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空域 向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 于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第四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 向量、所述第四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 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小于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4,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与第四空域向量集,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 对应的空域向量与第四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四空域向量集中的 空域向量包括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第四传输层的第二极化 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与所述第 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 特数大于承载所述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 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 第二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所述 第一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第二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与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所 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空域向 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小于 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30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14/70 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3,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所述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二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第三 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二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 与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空 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小于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的取值为4,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空域向量 集与第四空域向量集,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一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 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二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 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向量包括第二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 的空域向量与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所述第四空域向量集中的空域 向量包括第二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空域向量与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 的空域向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与所述第四空域向 量集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承载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大于 承载所述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息的比特数,且小于承载所述第一空域向量集对应的信 息的比特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大 于所述第一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所述第二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 应的参考幅度值大于所述第二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大 于所述第三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传输层的第一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大 于所述第四传输层的第二极化方向对应的参考幅度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频域 向量是从所述第一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一传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中确定的,所述第二频 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二传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是从所述第一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二传 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中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空域向量集还包括第三频域向量集与第四频 域向量集,所述第三频域向量集与所述第三空域向量集对应,所述第四频域向量集与所述 第四空域向量集对应,所述第四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是从所述 第三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三传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中确定的,所述第四频域向量集中与 所述第四传输层对应的频域向量是从所述第三频域向量集中与所述第四传输层对应的频 域向量中确定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目标空频矩阵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 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R个传输层 在Nf个频域单元上对应的目标空频矩阵V,所述目标空频矩阵V是Ns行R*Nf列的矩阵, 31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15/70 页 其中 为第r个传输层,第b个频域单元对应 的目标空频向量,r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R,上述的幅度量化比特可以包括宽带幅度 量化比特,b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f,所述目标空频矩阵V满足 所述W1是 由从空域向量集中选择的αL个空域向量构成的Ns行αL列的矩阵,所述W3=[Wf(1) ,…,Wf(α L)],其中Wf(i)为第i个空域向量对应的从频域向量集中选择的Mi个频域向量构成的Mi行 RNf列的矩阵,频域向量集可以是RNf乘以RNf大小的正交DFT矩阵或过采样DFT矩阵包含的向 量,或者是RNf乘以RNf大小的正交DFT矩阵的共轭转置矩阵或过采样DFT矩阵的共轭转置矩 阵包含的向量, W (i)2 是每个空域向量对应的维度是1*Mi的空频合 并系数矩阵;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αL个空域波束基向量采用相同的M频域基向量,所 述目标空频矩阵 其中W1是从空域波束基向量集合中选择的αL个空域波束基 向量构成的Ns行αL列的矩阵,所述W3为从频域基向量集合中选择的M个频域基向量构成的M 行RNf列的矩阵,W2是维度为αL*M的空频合并系数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和第 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αL个空域向量的索引号,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 每个空域向量对应的频域向量的索引号,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空频合并系数的幅度和相 位量化值。 以上方法,可以视为将R个传输层的空频向量组合为更大维度的高维空频矩阵(Ns 行RNf列的矩阵)。对所述高维空频矩阵进行双域压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 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幅度非零合并系数的数目,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幅度非零合 并系数的索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示预编码向量的装置,该指示预编码向量的装置包括用 于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指示预编码向量的装置,该指示预编码向量的装置可以为上 述方法设计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指示预编码向量的装置包 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 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指示预编码向量的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指示预 编码向量的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指示预编码向量的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指示预编码向量 的装置为终端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指示预编码向量的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 该指示预编码向量的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 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 路。 32 CN 111585630 A 说 明 书 16/70 页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预编码向量的装置,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装置包括用 于执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向量的装置,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装置可以为上 述方法设计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装置包 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 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确定预 编码向量的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确定预编码向量 的装置为网络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当 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 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 路。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 (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 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 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 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预编码向量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预编码向量的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