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墙体抗震防裂的模块砖及建筑,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砖体,砖体上端面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凸起部,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凸起部相配合的第一凹陷部;砖体一端面设置有沿高度方向的第二凸起部,相对的另一端面设置有与第二凸起部相配合的第二凹陷部 全部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用砖种类繁多,品种复杂,按结构可分为:通孔砖、盲孔砖、实心砖、空心 砖等等;空心砖因砖体上具有较多的孔,因此被称为空心砖,空心砖由于质轻、消耗原材少 等优势,已经成为国家建筑部门首先推荐的产品,成为了建筑行业最常用的墙体主材。 目前空心砖的中孔的形状、数量、分布位置等差别很大;按成份可分为:粘土砖、灰 砂砖、页岩砖、水泥砖、煤灰砖等;按成形方式可分为:(压机)静压砖,(压机)震动砖,人工压 制等;现有各种形式的砖均存在明显缺陷,凸出问题是: 1、砖体上下左右没有定位卡扣,完全靠水泥砂浆凝固,造成墙体的整体强度不高, 抗震效果不好。 2、墙面平整度太低,需要粉刷多次才平。 3、建房时需要搭建支模支架,同时水电安装时需要额外开水电槽。 4、中部注胶泥时不方便;拆墙时砖全坏掉,不能二次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抗震防裂的模块砖及建筑,它的主要优点在 于可直接安放横向竖向钢筋和水电网线管,便于打立柱,圈梁,打构造柱,门窗过梁,免装模 板,堆砌后可形成网格状的隐形混凝土框架结构,能使整个建筑整为一个整体结构,有着抗 震,防裂等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体抗震防裂的模块砖,包括砖 体,所述砖体上端面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凸起部,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凸起部相配合的 第一凹陷部;所述砖体一端面设置有沿高度方向的第二凸起部,相对的另一端面设置有与 第二凸起部相配合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砖体上端面和底面两侧设置有沿长度方向排布的沉 孔;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穿砖体两端头的可灌入混凝土的 沉槽;所述沉槽上设置有沿高度方向的第一通孔;所述沉槽的宽度大于第一通孔的宽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为矩形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砖体的外露面为抛光面,外露面包括侧壁 及外露的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槽的截面为梯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凸起部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第 二凸起部均为居中贯通两端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孔为腰型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沿砖体长度方向分布;相邻两第 3 CN 111593842 A 说 明 书 2/7 页 一通孔之间的横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均为同一端贯通 砖体端面,另一端未贯通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所述第三凹陷部贯通 第一凸起两侧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槽贯通砖体一端,另一端未贯通;所述沉 槽贯通的方向与第一凸起部或第一凹陷部为同一方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为盲孔。 一种墙体抗震防裂的模块砖建造的建筑,建筑包含主墙砖、辅墙砖、门梁砖、墙角 砖;其中主墙砖用于墙体堆砌,辅墙砖用于墙体缝隙填补,门梁砖用于圈梁、门窗过梁的底 部堆砌;墙角砖用于建筑转角处堆砌; 建筑的构造柱、立柱中,在同一列砖体中穿插有竖向钢筋,所述竖向钢筋穿插在第 一通孔内;相邻砖体之间的竖向钢筋通过横向的环箍固定住;横向的环箍设置在沉槽内;然 后在柱内灌入混凝土; 建筑的圈梁、门窗过梁中,在同一行的砖体内设置有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摆放 在沉槽内;上下相邻砖体之间的横向钢筋通过竖向的环箍固定住;竖向的环箍设置在第一 通孔内,然后在梁内灌入混凝土。 作为上述建筑的进一步改进,,建筑的墙体内设置有竖向钢筋、横向钢筋;竖向钢 筋穿插在第一通孔内;所述横向钢筋穿插在沉槽内,然后在墙体内灌入混凝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构成了上下卡扣结构,第二凸起部和 第二凹陷部构成了左右卡扣,保证墙体垂直、平整,水平墙缝均匀;内外墙无需粉刷;节约工 期和成本;用胶泥砌墙后,能上整个墙体成为装配试墙体,能起防水防渗透的作用。 2、本发明的砖体堆砌后可在竖向和横向形成较大的管道结构,既可以放入横向的 钢筋也可以放入竖向的钢筋,使得横向和竖向的钢筋连贯起来,提高墙体强度。 3、本发明的砖体堆砌后可在竖向和横向形成较大的管道结构,可以在竖向和横向 放入水电管道,因此不需要像传统的施工一样另外开槽,水电管道可以直接穿过砖体。 4、本技术方案中间形成竖向的大方通孔,侧边形成横向的大方通孔,既可以保证 空心率在40%以上,同时堆砌形成墙面后,灌入混凝土可以形成网格状的隐形混凝土结构, 使得砖体都套在每根混凝土柱和梁上,极大的提高墙体的抗震抗裂效果。 5、本技术方案中间形成竖向的大方通孔,侧边形成横向的大方通孔,在堆砌墙体 时,不需要装模打构造柱,可以根据需要在任意墙体位置堆砌成砖柱,然后在竖向通孔内插 入钢筋,倒入混凝土后形成构造柱。 6、本发明的门梁砖可以代替传统的门梁体,过梁不会漏混凝土,砖体侧面抛光后, 可以不用涂墙漆。 7、本技术方案中的沉孔分布在砖体两侧,没有分布在第一凸起部或第一凹陷部 上,可起固定砖密封胶的效果,让产品得到有铆钉上下砖相连的作用,再通过用胶砌墙后, 不会有墙体裂缝现象出现,同时更加方便密封操作;两边墙缝注密封胶比原中部注胶施工 方便。 8、本技术方案中,可以在两相邻第一通孔之间的横梁上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 4 CN 111593842 A 说 明 书 3/7 页 为长条形,可以方便将砖切割成两段,变成两小砖使用。 9、本技术方案中,转角砖上,在第一凸起部上面中间可以开设有第三凹陷部,可以 使得上层90度配合避免干涉。 10、本技术方案中,砖体的外露面包括侧壁或端面均为抛光面,抛光面可以直接作 为内墙面,该砖体外面经过抛光后,有着比大理石还漂亮的表面,其特点是内外墙体经过抛 光打腊后,整个墙体光滑漂亮,不会存在空鼓脱落,不会渗水,消除墙体发霉开裂现象,有着 内外美观很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主墙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墙砖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门梁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门梁砖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墙角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墙角砖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辅墙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砌墙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堆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砌墙后灌入混凝土形成的网格状隐形混凝土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圈梁与门窗过梁的钢筋摆放结构图; 图12为立柱或构造柱或剪力墙的钢筋摆放并浇灌混凝土的构造图; 图13为墙角立柱的钢筋摆放并浇灌混凝土的构造图。 图中:1、砖体;2、第一凸起部;3、第一通孔;4、沉槽;5、横梁;6、沉孔;7、第一凹陷 部;8、盲孔;9、第二凹陷部;10、第二凸起部;11、第二通孔;12、第三凹陷部;13、封板;14、主 墙砖;15、墙角砖;16、辅墙砖;17、门梁砖;18、网格状隐形混凝土结构;19、环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