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水循环发电系统,由两个容积相同的储水装置,发电机组,举升机械构成。所述举升机械根据等臂杠杆设计的机械装置,起重臂两侧末端用省力滑轮组和钢绳连接地下的卷扬机。支点位置由一根起重臂半臂的三分之二长度的承重柱支撑。所诉两个储水装置,为了不 全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发电技术以:水力、火力、核能、风能、太阳能发电为主。水力发电是无 污染的再生清洁能源。在没有条件建造水力发电站的地区,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 不仅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也在污染环境。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基本依靠天气发电, 导致电力输出不稳定,核能有着核泄漏的危险和核废料不易处理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以重力势能发电的装置。以达到节 能减排,建设选址要求低,具有良好的电力输出和安全生产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以机械举升的方式将注满水的储水装置升高与低处的空置储水装置形成落差,水 通过管道冲击位于两个储水装置中间的发电机组发电,发电后进入空置储水装置中。水完 全流入低处储水装置中后,再将低处储水装置升高,同时另一个储水装置回落到低处。举升 机械使两个储水装置一上一下往复循环,水在两个储水装置中循环流动而持续发电 所述两个储水装置容积相同形态相同,为了不让水从两个储水装置中溢出,两个 储水装置采用密封的形式。因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从高处储水装置流入低处空置储水装置 中,低处储水装置中的空气就会形成气泡通过管道进入高处的储水装置中,使水流速度变 缓慢或者不流动而产生无法发电情况,故而在两个储水装置的顶部前后两端设计了两组电 控气阀门,在放水时打开相对应的阀门,低处储水装置内的空气从阀门中排出。外界空气从 阀门中进入高处储水装置中。用于解决两个储水装置中的空气阻碍水流速度的问题。 所述举升机械的起重臂是根据等臂杠杆所设计而来的。起重臂两侧末端用省力滑 轮组和钢绳连接地下的卷扬机。两侧的卷扬机根据发电需求进行收放钢绳,使起重臂两端 发生倾斜,形成高低落差,以卷扬机连接省力滑轮组拉动起重臂起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效 果,可在起重臂两边末端对其加长由等臂杠杆变成省力杠杆,在受力时更省力。 所述起重臂,支点位置由一根起重臂半臂的三分之二长的承重柱支撑。以贯穿的 方式将起重臂安装在承重柱顶部并且可以上下摆动。选用半臂三分之二长度的承重柱,当 起重臂被拉到极限一端靠于地面时,起重臂与地面形成一个五十度的夹角。此角度使其形 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角度,当角度过高时位于高处的储水装置有移位掉落的风险。角度过小, 落差也会变小,影响发电效率,当起重臂一端靠于地面时与承重柱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型 结构,使起重臂不易发生变形、折断,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所述两个储水装置安装于起重臂两侧末端上方,发电机组安装于支点位置上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依靠自然资源发电。电力输出较为稳定。属于清洁能源。 3 CN 111550350 A 说 明 书 2/2 页 可建造在地下。发电成本低。安装在大型船舶上为其提供动力。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兼作摘要附图 图中:1注满水的储水装置。2空置储水装置。3起重臂。4第一电控进排气阀门。5第 二电控进排气阀门。11第三电控进排气阀门。12第四电控进排气阀门。6第一电控水阀门。10 第二电控水阀门。7第一管道。9第二管道。8发电机组。13第一钢绳滑轮组。21第二钢绳滑轮 组。14第一卷扬机。22第二卷扬机。16第一下锁止。17第一上锁止19第二下锁止。20第二上锁 止。23承重柱。15第一配重体。118第二配重体。24地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