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车辆后部构造


技术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能够提高针对沿车身前后方向施加的载荷的车身的强度及刚性。车身后部构造包括:内面板(3),其与车身(1)的外面板(2)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形成收容后轮的后轮罩(1e)的一部分;以及车顶侧轨(4),其在车身上部(1b)沿车身前后方  全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提高车身后部刚性的构造,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的后部 车身构造。 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使在上下方向上从车身侧壁部(3)延伸设 置的截面帽形状的外面侧加强部件(23)与车顶侧轨(4)连接,从而提高车身后部的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5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后部车身构造虽然通过设有外面侧加强部件(23)而具有 针对来自减震器的载荷的刚性,但存在针对车身前后方向的载荷的刚性贡献度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而提出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针对沿车身 前后方向施加的载荷的车身的强度及刚性的车身后部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包括:内面板,其与车身的外面 板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形成收容后轮的后轮罩的一部分;以及车顶侧轨,其在车身上部 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前述车身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形成有:内面板加强筋部,其在前述 内面板上向车宽方向突出并沿上下方向延伸;连接部,其形成在前述内面板加强筋部的车 身前后方向,并与前述车顶侧轨连接;以及延伸设置部,其与前述连接部相比向车身前后方 向的至少一方延伸,并与前述车顶侧轨连接。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提高针对沿车身前后方向施加的载荷的车身的强度及刚性 的车身后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构造的一例的要部侧视图。 图2是示出将外面板拆下后的车身后部的左侧视图。 图3是示出内面板与车顶侧轨的连接状态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图4是示出车顶侧轨的侧轨加强筋部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图5是示出在右侧的车身侧部配置的内面板加强筋部的要部放大说明图。 图6是示出横梁的设置状态的要部立体图。 3 CN 111591351 A 说 明 书 2/7 页 图7是图2的VIIA-VIIA及VIIB-VIIB放大剖视图。 图8是图2的VIII-VIII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身 1a     车身后部 1b     车身上部 1c     车身侧部 1d     车门开口部 1e     后轮罩 2      外面板 2b      开口部 3、3A    内面板 3e、3Ae  内面板加强筋部 3f、3g   连接部 3h、3i   延伸设置部 3j      前方侧连接部 3k       后方侧连接部 3m       加油口或充电口 4、4A    车顶侧轨 4g、4h   侧轨加强筋部 5        横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