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技术摘要:
本发明提供电池输出功率容易变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正极具备正极芯体、以及设置于正极芯体的至少一侧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1a)。正极活性物质层(11a)具有正极活性物质(55)、粘结剂及导电剂。正极活性物质层(11a)包含多  全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的制造方法,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 在该电极的制造方法中,将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部件混合并搅拌后,追加粘结剂再次搅 拌,从而制作涂布在芯体的活性物质浆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492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使用上述电极的制造方法制作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会有形成于芯体上的 活性物质层内部的电子传导性降低,电池输出功率降低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活性物质层内部的电子传导性容易变高且电池输 出功率容易变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 供活性物质层内部的电子传导性容易变高且电池输出功率容易变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 池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具备芯体和设置在 芯体的至少一侧的表面的活性物质层,其中,活性物质层包含活性物质、粘结剂和导电剂, 并且活性物质层包含由多个纤维状碳聚集并相互缠绕而形成为绳状的附聚体作为导电剂, 附聚体的长度为30μm以上。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活性物质、导 电剂、粘结剂及分散介质混合并搅拌,从而制作临时的活性物质浆料的第一搅拌工序;和在 第一搅拌工序之后,将导电剂追加到临时的活性物质浆料中并搅拌的第二搅拌工序。 碳粒子以线状连接而形成纤维状碳,并且多个该纤维状碳聚集并相互缠绕以形成 为绳状,从而形成附聚体。需要说明的是,绳状附聚体可以包含分支部分。在本说明书中,当 不存在分支部分时,绳状附聚体的长度定义为从一端到另一端的长度,当存在一个或多个 分支部分时,绳状附聚体的长度定义为附聚体最长长度部分的长度。附聚体的最小外径优 选为40nm以上。并且,附聚体可在内部具有空洞。 另外,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检查活性物 质层的截面时,观察到附聚体为绳状碳材料的集合体,并且将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的 4 CN 111554875 A 说 明 书 2/10 页 截面中的绳状附聚体的最小宽度定义为附聚体的最小外径。因此,附聚体的最小外径可以 通过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活性物质层的截面来确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它们 的制造方法,活性物质层内部的电子传导性容易变高,电池输出功率容易变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方形二次电池的俯视 图。 图2是上述方形二次电池的主视图。 图3的(a)是图1的A-A线局部截面图,图3的(b)是图3的(a)的B-B线局部截面图,图 3的(c)是图3的(a)的C-C线截面图。 图4的(a)是上述方形二次电池所包含的正极的俯视图,图4的(b)是上述方形二次 电池所包含的负极的俯视图。 图5是将上述方形二次电池所包含的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的卷绕结束端侧展开后 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例1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截面时的图像 的图。 图7是表示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实施例1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截面时的图像 的图。 图8的(a)是示出导电性碳的结构的图,图8的(b)是示出附聚体的图,图8的(c)是 示出聚集体的图。 图9是比较例1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1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方形二次电池,11正极,11a正极活性物质层,15正极芯体,50附聚体,55正极活 性物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