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好方法网

一种自行车


技术摘要: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该自行车包括前车把组件、后车把组件、梁架和转向系统。梁架的前梁与后梁转动连接,以使自行车能够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处于折叠状态的自行车可以大大减小其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使自行车便于携带和收纳。为了  全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陪伴也更重视,带孩子郊游等活动也更多。现 有技术中的双人使用的自行车一般是前车把控制方向,不设置后车把或后车把固定,不能 用于控制方向。由于儿童对自行车的控制能力和对危险的预判能力差,因此,若儿童坐在前 座驱动前车把进行旋转,控制前轮转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若成人坐在前座掌控方向,儿 童坐在后座,则成人无法实时看到儿童,儿童有坠落等危险时,成人无法保护儿童,且儿童 坐在后座无法起到锻炼儿童控制能力的作用。另外,由于双人自行车的尺寸较大,不便被携 带到郊外,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 因此,亟需一种安全程度高的、便于携带的自行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以提高自行车的安全性及使自行车便于携 带。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包括: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车把组件、前座组件、后车把组件和后 座组件,还包括: 梁架,所述前车把组件、所述前座组件、所述后车把组件和所述后座组件分别与所 述梁架连接,所述梁架包括前梁和后梁,所述前梁与所述后梁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自行车能 够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 转向系统,所述前车把组件的下端连接有前轮,所述前车把组件转动能够控制所 述前轮转向,所述转向系统的前端与所述前车把组件连接,所述转向系统的后端与所述后 车把组件连接,以使所述后车把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前车把组件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系统包括: 前固定块,与所述前车把组件连接; 左控制组件,所述左控制组件的前端与所述前固定块连接,并位于所述前车把组 件的左侧,所述左控制组件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把组件的左把手连接; 右控制组件,所述右控制组件的前端与所述前固定块连接,并位于所述前车把组 件的右侧,所述右控制组件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把组件的右把手连接,所述后车把组件通过 所述左控制组件和所述右控制组件驱动所述前车把组件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后梁的后端连接有后轮组,所述后轮组包括: 左轮和右轮,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后轴套,连接于所述后梁的后端,所述后轴套内设置有后转轴,所述左轮和所述右 轮分别连接于所述后转轴的两端。 4 CN 111572688 A 说 明 书 2/8 页 作为优选,所述后座组件包括后座支杆,所述后座支杆可前后转动地设置于所述 前梁;所述自行车还包括: 后支撑架,所述后支撑架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梁,所述后支撑架的前端可拆卸地 与所述后座支杆连接,所述后座支杆、所述后梁和所述后支撑架形成三角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后座支杆包括转动连接的上支杆和下支杆,以使所述后座支杆能 够折叠;所述下支杆的下端与所述前梁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后车把组件的下端可前后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梁;所述自行车还 包括: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后车把组件和所述后座组件中的一个固定连 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车把组件和所述后座组件中的另一个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后车把组件包括: 后内杆,所述后内杆的下端与所述前梁转动连接; 后外杆,套设于所述后内杆外,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后内杆转动,所述前座组件与所 述后外杆连接,所述前座组件的下端与所述前梁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座组件包括: 前座支杆,所述前座支杆与所述后车把组件连接; 前槽钢,所述前座支杆的下端与所述前槽钢连接,所述前槽钢能够与所述前梁插 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车把组件包括: 前外杆,所述前梁的前端与所述前外杆连接; 前内杆,包括上下设置并转动连接的上转杆和下转杆,且所述上转杆能够转动至 与所述下转杆同轴设置的展开位置,以及能够转动至与所述上转杆呈角度设置的折叠位 置,所述下转杆转动穿设于所述前外杆,所述下转杆的下端连接有所述前轮。 作为优选,所述自行车还包括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 前链轮和中间链轮组,沿前后方向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梁架; 前链条,与所述前链轮和所述中间链轮组传动连接; 后链轮,套设于所述后转轴外; 后链条,与所述中间链轮组和所述后链轮传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前梁与后梁转动连接,以使自行车能够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处于折叠状态 的自行车可以大大减小其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以使得用户可以将自行车放置到汽车的后 备箱中,使自行车便于携带。为使得成人能够随时看到儿童的状况,儿童坐在前座组件上, 以控制前车把组件,成人座在后座组件上,以控制后车把组件。为了使得儿童可以控制自行 车转向,达到锻炼儿童控制能力的目的,前车把组件与前轮连接,前车把组件转动能够控制 前轮转向。为避免儿童无法准确、及时地避让危险,转向系统的前端与前车把组件连接,转 向系统的后端与后车把组件连接,坐在后座组件上的成人通过后车把组件控制前车把组件 转动,实现前车把组件和后车把组件同步运动,进而控制前轮转向,实现自行车的转向。 5 CN 111572688 A 说 明 书 3/8 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自行车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处于展开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的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车把组件;11、前外杆;12、前内杆;121、上转杆;122、下转杆; 2、前座组件;21、前座支杆;22、前槽钢; 3、后车把组件;31、后内杆;32、后外杆;33、后转向杆;34、后车把本体; 4、后座组件;41、后座支杆;411、上支杆;412、下支杆; 5、梁架;51、前梁;52、后梁; 6、转向系统; 61、前固定块;611、套箍;612、左插接块;613、右插接块; 62、左控制组件;621、左弹簧;622、左拉索;623、左套管; 63、右控制组件;631、右弹簧;632、右拉索;633、右套管; 64、抵接块; 7、后轮组;71、左轮;72、右轮;73、后轴套;74、后转轴; 8、前轮; 9、传动系统;91、前链轮;92、中间链轮组;93、前链条;94、后链轮;95、后链条; 10、限位杆; 20、前支撑架;201、斜杆;202、横杆; 30、后支撑架;301、后支撑架本体;302、后槽钢; 40、安装架。
分享到:
收藏